“光通信第一股”突然甩出35亿,朋友圈炸锅:这不是融资,是救命钱。

———

一口气把20.83亿砸进1.6T/3.2T产线,听着豪气,其实背后算盘打得啪啪响:字节、腾讯、移动云已经签了62亿意向单,相当于把未来三年产能提前锁死。
没这35亿,明年就得眼睁睁看着订单被中际旭创、新易盛抢走,连上桌资格都没有。
扩产目标180万只,听着多,换算一下:全球2029年需求大概3000万只,光迅想一口吃下6%,野心不小。
内部收益率14.7%,静态回收6.2年,听着稳,但别忘了800G模块一年跌价47%,3.2T会不会重演?
真不好说。
硅光芯片那6.17亿更像一场豪赌。51Tb/s单片硅光开关,对标Intel、Cisco,2026年流片,成了就是下一代门票,败了就是一堆废硅片。
朋友吐槽:光迅这是拿股民的钱替自己买“船票”,上了船再补票。
最扎眼的是那8亿补流。2024年经营现金流-6.41亿,应收账款68亿、存货42亿,账上现金快见底。
泰国基地预付8.7亿工程款,像无底洞。
补流8亿每年省3200万利息,听着蚊子腿,但净利率能多0.6个点,对22%毛利率的光迅来说,蚊子腿也是肉。
同行都在烧钱:中际旭创55亿、新易盛38亿、天孚22亿,光迅35亿只能算“跟跑”。2026年产能跟不上,云厂直接换供应商,连解释机会都没有。
光迅把建设期压到4年,还拉云厂联合验证,算是吃一堑长一智——前三次定增全翻车,2014技术踩空、2019价格战、2022建设慢,这次学乖了。
全产业链自给是光迅最后的底牌。50GEML芯片明年量产,封装、测试全自己干,成本能再砍一刀。
毛利率22%→30%,净利率回12%,听着像画饼,但对比中际旭创净现金流充裕,光迅只能靠自己造血。
风险也明晃晃:CPO路线若一夜成主流,LPO产能直接变废铁;美国6月把3.2T以上列入出口管制,泰国厂能不能豁免还是未知数。
朋友半开玩笑:光迅这是在刀尖上跳舞,跳好了市值冲500亿,跳不好就是下一个“高价硅片回收站”。
一句话总结:35亿定增不是锦上添花,是续命。
赌赢了,重回全球前三;赌输了,连讲故事的筹码都没了。